Day 1 CPT谣言——学校选得好意味着被RFE的几率低?
在今年的H1B抽签结果公布后,我们收到了非常多关于Day 1 CPT的咨询,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读某个学校是不是不容易被RFE?”
首先,任何一所学校,不论是不是Day 1 CPT项目,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学生不被RFE,因为每一位H1B申请人的学习经历、实习/工作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在H1B申请材料的审理过程中,移民局会从全局的角度审阅所递交的材料,综合地评判申请人的整体情况和申请材料,而Day 1 CPT大学的读书经历仅仅是需要审核的方面之一。这就好比visa面签,同样是申请同一所大学,有的同学是“水过”,有的同学是check,还有的同学是直接被拒。
国际学生身份的H1B申请人,可能面临的RFE(补件要求)主要集中的在学生身份保持、就读专业与工作相关性、CPT使用的必要性等方面。 而这一类RFE应对的难度并不高:
- 提供学生证和学费缴费信息,证明自己的是就读院校正式注册的学生。
- 提供学校关于CPT政策的文件来,证明CPT工作是所就读的研究生课程组成部分。
- 提供CPT申请材料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以证明工作与就读专业具有高度相关性。
- 提供成绩单、出勤记录、作业完成情况,证明参与了完整的学习课程。
- 提供机票/火车/巴士票、酒店预订、餐厅小票、停车费收据等,来证明出席线下课程。
另外,CISI询问了包括Trine University, Sofia University, CiAM等多所学校,得到的回复一致为 “学校不统计RFE情况”。
CISI分析认为,学校不统计RFE情况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对于资质正规的学校和项目,学生被RFE与学校没有直接关系,学校也无法通过改进学校自身的招生政策和学术规范,来降低学生被RFE的几率。请注意,我们在分析RFE与学校的关系时的重要前提是资质正规,学校至少具有美国最高级别区域认证和SEVP F1认证的学校和项目。
举个例子:MBA专业与小明同学的工作相贴合,A校和B校都具有美国最高级别区域认证和SEVP F1认证,那么小明去A校或者B校读MBA,之后H1B申请被RFE的几率基本是一样的。
当一个学校在开启一个新的招收国际学生的学术项目前,首先需要向当地教育部门(onsite-class所在地)和学术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并接受审核,之后通过SEVIS系统向SEVP提交I-17表格、教育部门批准函、学术认证机构认证函、Programs of Study Statement以及DSO信息,申请开设可以招收国际学生学生的项目。在认证之前,学校的授权代表需要宣誓并亲自出席或通过电话接受国土安全部的约谈。
只有在通过并获得了SEVP认证后,才有资格招收国际学生。获得初始认证并非一劳永逸,学术认证机构会对学校和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可能是每5年一次,也可能是每10年一次;但SEVP的检查会更加勤勉且不定期,基本会在每学年进行一次或多次检查,全方面的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如果移民局对某些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存在质疑,是完全可以通过不定期的突击检查来促使学校更加规范,而不会放任自流,也不会本末倒置,通过增加该校学生的RFE几率,来让学生替学校“背锅”。
▶️第二,统计RFE情况并不利于招生,反而是招生的竞争中陷入被动。本校学生出现被RFE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即便统计并公布学生被RFE的数量与总学生量的比例再低,也是远高于潜在申请者的期望。如果其他学校跟风统计RFE情况并公布更低的RFE几率,将使学校在招生中彻底陷入被动。
另外每个学校的学生数量规模不同,更何况学生自身情况各不相同,而且数据的真实性难以被证实,这种比较与统计就会存在大量的偏差。所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就像今年抽签结果公布后,有人通过个别律所的H1B注册与中签情况,反向推导出今年总注册人数在35万左右,这与移民局之后公布的48万注册量相距甚远。所以说这种统计与推算是“天真可爱”的。
除了“这个学校不容易被RFE”的谣言,关于Day 1 CPT,你还听说过哪些故弄玄虚的谣言/流言/谎言呢?欢迎留言和添加微信educisi,交流一下吧!
- CISI是全美众多高校(包括合规Day 1 CPT学校)唯一官方合作的非营利性质的招生合作伙伴
- CISI提供的Day 1 CPT学校咨询服务是完全免费的,包含解读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影响、选校定专业、个人陈述修改、奖学金申请与文书修改,无任何隐形费用
- CISI将为您waive或reimburse学校申请费
- 作为非营利组织,我们承诺将会根据申请人情况,推荐和申请最适合最合规的学校✔️
- CISI自筹资金以呼吁和推动关于H1B抽签方式和数量限额的改革✔️